北京治疗皮肤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9月8日讯据福建日报报道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寿宁县下党乡,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为下党乡注入致富源动力,打开了发展新路子;30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嘱托,砥砺前行,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个“五无乡”迎来了美丽蝶变。
碑坑村花海吸引游人观赏
“三进下党”尽显为民情怀
7月6日,下党乡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分会场之一展现在世人眼前,下党夜景令人惊艳不已。通过下党这个“窗口”,精彩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深刻揭示了减贫的“中国密码”。
小到社会团体,大到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党领导人,近些年,越来越多人来到“红色新地标”——寿宁下党,在鸾峰桥上、在“难忘下党”主题展前,或是在党群连心路上,实地感悟下党乡发生的新变化、新故事。
鸾峰桥
下党乡位于寿宁县西部,年建乡,现辖10个建制村,人口户人,其中党员名。建乡之初,下党是省级特定贫困乡,也是全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所在地通往四处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买卖东西只能靠肩挑背驮。直到建乡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仍不足元。
如今,驱车前往下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横跨在修竹溪上的鸾峰桥。这个单孔跨达37.6米的廊桥便是当年习近平同志“一进下党”吃饭、午休的地方。鸾峰桥头对面,由原下党小学改造的“难忘下党”主题展,是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育教学基地,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面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这里生动再现了“三进下党”的难忘历程。
“那时候,因为没有路,村民们最怕三件事: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难忘下党”主题展讲解员、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讲起往事。
“一进下党”帮助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公路、水电两大问题。“地直部门‘翻箱倒柜’下拨的72万元,其中32万元专项用于公路建设,从此开启公路建设新征程。”刘明华说。
年7月26日、年8月7日,习近平同志又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并提出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为对象,身子扎下去想路子、解决问题。
三进下党,不仅帮助当地解决了发展难题,关键还在下党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摆脱贫困的坚强信心,种下了“滴水穿石”的自强精神,开启了“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
渴望摆脱贫困的下党人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掀起干事创业的热潮。
8月31日,海西传媒集团等12家民营影视文化企业联合组织30多名青年文艺工作者到下党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图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在鸾峰桥上学党史。
下党夜景
“久久为功”山乡换新颜
如今,从寿宁城关到下党,仅需要40多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这在当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下党乡幸福茶馆主人王光朝说。
年冬,下党乡全民参与公路建设大会战,下屏峰至下党村9.3公里由全乡68个村民小组负责土方工程。开工之后,各村群众自带被子、粮食、钢纤、土箕等在建设工地上施工。年12月,下屏峰村至下党村全长9.3公里的公路贯通,下党有了第一条出乡公路。
此后,当地政府采取“乡里统筹、村自为战、户户投劳”的办法,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曹坑村、碑坑村、岗后村、上党村等9个建制村先后通了公路。
年,装机千瓦的下党电站建成,群众告别点油灯、火把的历史。
“下乡的味道”一条街
通路、通电后,下党乡开始实施“造福工程”,并结合新村建设,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党乡以交通主干线为依托,在新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亩、容纳50户多人的安居工程,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承载着殷切期望,下党人自力更生、持之以恒走好摆脱贫困之路。下党乡积极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山地综合开发,发展脐橙、锥栗、毛竹、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果、茶等种植业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自强不息,为下党聚起更多的助力。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下党加大扶持力度,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全方位汇集。下党乡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为实现全面小康夯基固本。
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下党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全乡的茶农都纳入合作社管理,一方面保证了茶叶品质,另一方面保证茶农可享受高于市场价20%的茶青溢价补助,参与公司年终利润分红。目前,“下乡的味道”电商平台覆盖寿宁县农产品,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带动全县生态农产品销售突破5亿元。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10个建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幸福路越走越宽。
30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苦干实干、久久为功,逐步走上了幸福小康路。如今的下党乡形成了“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可持续发展路子,着力打造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年2月,下党乡党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6月28日,下党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深入开展,下党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小镇’为载体,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下党样板’,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
讲述
“路越来越宽,车越开越好”
讲述人:沈大庆(下党乡碑坑村村民)
我叫沈大庆,今年55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土生土长的下党人。
我老家在下党碑坑村,当年碑坑村无电无公路,所有物资靠肩挑手提。我在25岁那年娶了媳妇,为了谋生,搬迁到闽北松溪县,在那儿种田种菜过日子,有了一对儿女。
年,儿女要上学了。孩子在外上不了学,加之自己长期在外漂泊,无法照顾父母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我和妻子商量后便决定回来。
回来后,当时下党村已有了通村公路,我就考虑如何能赚到钱又能兼顾家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就在下党村租房子,孩子上学也方便,随后买了一辆龙马农用车跑运输。
与下党相邻的平溪乡,是个物流集散中心,下党的物资基本都是从那儿运送过来的,我便在县运管所办理了手续,专门跑下党到平溪的客运专线。
当时,路面不平,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雨天,轮胎经常陷入泥坑中,导致车子抛锚在半路上,不仅车费收不来,还遭乘客一顿臭骂,十分狼狈,我一度想放弃这个行当。
可喜的是,下党的公路一天天变好。年,原来的泥土路铺上了一层石子,开车终于没那么颠簸了。0年,我把龙马车卖了,换了一辆解放牌面包车,这一年,部分路段还铺上了柏油。我每天来回跑两趟,一年要跑4万多公里。3年,我又换了一辆江铃面包车,这辆车陪了我很久。
前后10多年,我与这条路绑定在一起,一天天感受着它的细微变化。9年,根据“造福工程”政策,我在下党村新区街道边买了一块宅基地,建起了新房子。
后来,随着村村通客车以及私家车的增多,跑专线运输这行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年,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我转行开办了一家茶叶加工作坊,纯收入一年也有10多万元,房子也从一开始的两层到如今的五层,日子一天天变好。
年,下党的路变成了“小高速”,我们的茶叶等农产品走出大山不再受限,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年,我又换了一辆越野车当作代步车。去年9月,省道S线寿宁下党至尤溪段公路通车。我刚跑运输那会儿,到平溪需要1小时40分钟,如今,30分钟就能到了。
现在,我的房子底下两层租给村民开农家乐,接待八方来客,每年还有不少租金。今年碑坑村两委换届,村民们举荐我参加选举,希望我能够挑大梁,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谋振兴。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目前已报名参加选举,希望能够有机会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建日报记者范陈春通讯员吴通华整理)
红色传承
“四同”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距离下党乡下党村3公里左右的碑坑山村逐渐热闹起来。
今年上半年开始,寿宁县为省委党校中青班和寿宁县党员干部打造“四下基层”的新模式,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方式,组织学员们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同耕一片田、同学一个理”。
“我们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旅游发展等特点,在下党乡选定碑坑山等4个村作为试点村。”寿宁县委组织部干教股负责人柳泓宇说。
前些年,为促进碑坑山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这里进行了整村危房改造。村民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
碑坑山村两委带领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旱厕改造,美化乡村环境,村庄彻底告别了脏乱差。去年,碑坑山村投入多万元,建设了农民广场、生态停车场、灯光夜景、旅游厕所,并对公路、相关水利设施、机耕路进行提升改造。在村庄周边种植鲜花,引导青年回村发展民宿及制酒、制茶作坊等,实现促农增收。
寿宁县结合省委党校“四同”活动选点布点契机,试点发展党支部领办民宿、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被选为合作社负责人,村党支部以民宿配套设备入股,约占股30%;参加“四同”活动的村民以房间、劳力入股,约占股60%;下党茶叶民宿合作社占股10%,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碑坑山村,各级干部吃农家饭、睡农家屋、下田地劳动,与群众共同谋划发展。
村民沈孔新家曾是因病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他家种植了10多亩金牡丹、金观音和金线莲,顺利脱贫。在“四同”活动中,入户干部建议他开间茶座,并争取资金对房子进行修缮改造。如今,沈孔新一边采茶、制茶,一边卖茶,年收入达8万元,日子过得很滋润。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互利共赢共享的共同体模式,既让党员干部学有所成,更要让产业兴起来,群众富起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寿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镇说。(福建日报记者范陈春通讯员吴通华吴苏梅)
记者手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下党乡“幸福茶馆”,73岁的茶馆主人王光朝时常向前来品茶的客人分享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多好的政策,各级干部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我们自己不努力的话怎么对得起大家的付出。”年,时年68岁的王光朝决定开始创业,回忆着这些年生活一天天变好的过程,他将新创办的茶馆取名为“幸福茶馆”,希望将这份幸福不断传递下去。虽然年龄大了,但每逢采茶和打理茶园的季节,他都会一早起来,在太阳升起前将大部分工作做完。
63岁的下党乡退休干部刘明华现在是“难忘下党”主题展的讲解员,“只要乡里有需要,我会一直讲下去”。
几天的采访,记者在以王光朝、刘明华等为代表的下党群众身上看到一个共同点——勤劳。他们脚踏实地地努力,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正是因为明白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下党人民用辛勤的劳动,一步步实现着稳稳的幸福,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福建日报记者范陈春通讯员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