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立荣,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我整理的伍法同口述历史系列的故事。
生不逢时奢望母爱
在现代社会生活里,常常要填写一些表格,往往在籍贯后面还要填写出生地,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在哪里?我的出生地是在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出生时间是年4月25日子时。
所谓“六朝古都”,实为东晋()后宋、齐、梁、陈建都的南朝连同孙、吴政权合称为六朝。公元前年左右,南京属西周奴隶主周章地句吴。春秋末期,周敬王二十五年(前),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筑冶城,周元王四年(前)范蠡在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这是南京有城的开始。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楚夺越地,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曰金陵,金陵之名自此始。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汉建安十七年孙权建都于此。
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改秣棱为建邺,建兴元年()改建邺为建康。公元年,隋平陈,在石头城立蒋州,将建康的“城邑宫阙,幷荡耕垦”化为一片废墟。公元年,唐灭隋,南京先后称为蒋州和昇州。五代武义二年(),改昇州为金陵府,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改称建康府,以府治为帅府,是抗金的前哨阵地。
金兵于年四月放火烧了建康城。年,元兵占领建康,改为建康路,年改为集庆路。朱元璋攻克()后改为应天府。年,朱元璋称帝,改称南京。年,太平天国在此建都,改称天京。年7月,天京失陷,被清军焚烧。
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年1月,改江宁府为南京府,不久改称南京。后来,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我能出生在历史如此辉煌却也多灾多难的历朝古都实乃三生有幸。
年4月25日我出生之时,我们国家并不安宁。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定了决定今后生死存亡命运的方向;6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谓之华北事变;12月9日,有名的一二·九运动在北京爆发;12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第二年的西安事变更是轰动中外。
再过一年,七七事变,日寇侵略中国,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来到人间,完全是凑热闹而来到人世,给父母添麻烦而已,生不逢时是也。后来听说我出生在医院,家住城北三牌楼什么地方,出生时的具体细节没有人告诉我,此后直到我有记忆时的经历也没有人给我讲过,是我一生的遗憾。
可惜,我的大姐、二姐,还有我的幺姑妈她们都离开人世,她们知道不少细节,她们在世时,那时,聚少离多,对自己的身世也没有过多关心所致。在同胞姊妹五人中,我排行最小,兄弟三人中也是最小,因生日与大哥是同一天,但相差整整十年,字辈为法,取名法同是也。
其时,父亲任职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处长,母亲是家庭妇女。没想到我出生不到半岁,母亲就生病去世,葬于南京永安公墓。至于母亲从生病到去世前后的具体情况至今我也不清楚,没有人告诉我真实情况,有说是在月子里,家中来了小偷,被惊吓而生病不治;前几年,是幺姑妈对我说,她会吸鸦片烟,不小心被烟水呛着而死。总之,母爱对于我来说是“关山永隔”了。
过了整整一个甲子之后,我才从大姐给二哥年4月15日的亲笔信中了解有关母亲的具体逝世年月日。那一年,我们在大陆的亲人与海峡那边的父母亲分别已有14年。
年辗转恢复了联系。大姐在那封信中说:“岳弟,你在上次来信中,问到妈妈的生辰。她是年(癸巳年)3月初九日出生,在世的话,今年()整70岁了。妈妈年9月29日去世,那时你才3岁多,法同弟还只有5个多月呢,时光已逝,不觉就是20多年了····”
记得年左右在南京时,父亲和继母曾带我到母亲的墓地去祭扫过,也许年纪还小,对母亲没有直接记忆,也就没有哀伤。我手边有一张母亲和大姐、二姐、大哥、二哥在年冬天在南京的合照,那时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母亲好像也是小脚,完全是农村妇女打扮,父母装,长棉衫。
大姐、二姐和二哥都穿长衫,分别站在母亲两旁,人人都很严肃的样子,没有笑容,看得出是在照相馆里照的,这也许是我们五姊妹一生中和母亲唯一的一张合影,我好像在肚子里说,还有我,还有我。那时,时局开始纷乱,国民政府开始向重庆迁移,日寇已经在华北肆虐。具体是什么时间、什么人辗转把我送回我的故乡石门磨岗隘清泥溪外婆家,可惜那时我还没有记忆,那些具体细节我至今无从知晓,而了解那些细节的长辈都已不在人世,其中一定有许多故事。
又过了好多年之后,二哥把父亲珍藏了六七十年的有关母亲逝世后的安葬资料寄给我,已经发黄的中式信封上是父亲毛笔小楷亲笔,上书:‘南京永安公墓各项证件’。
父亲在信封上注明:五十八年()9月17日清理旧莢检出另此封存。我小心打开那些证件:
1、永安公墓认穴证。上面有死者姓名为伍龚氏;区穴号数为福字二区计四穴;关系人为伍法礼;通信处为南京湖南路永宁里三号。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三日。此证由利济股份有限公司永安公墓开具。
2、由公墓开具的两张安葬杂费支出:石灰12担;炭4担;黄沙8担;草皮3方及杠夫等共计38元。另一张是墓穴建筑费元;墓碑费20元;安葬杠夫8名4元;草皮3方6元;太平车1辆30元;杠夫上下车8名8元。
3、仁孝殡仪馆开具的租车费法币30元及草皮、灰炭34元。时间是25年(年)7月17、21日。看来,不知为什么母亲在逝世后过了10个月后才入土安葬。当时,大姐是具体见证,但在大姐在世时,她从来没有给我说过这些往事。
年8月,二哥回大陆和我们团聚,在北京分手后,他和大姐去南京寻找母亲的安葬地。二哥说,他托南京大学派人去查问,谓:医院。母亲,母亲啊,从哪一刻开始,你就无声无息地永远离开了你的亲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这一切!
如果父亲在天之灵知道这一切不知有何感慨!母亲大人,你默默在人世养育了五个儿女,却无声无息走的那么匆忙,还不到五十岁就撇下儿女去了,永远地去了,我多么想知道你的人生经历,你是怎样从大山深谷中的清泥溪和父亲走到一块的?
过了好多年之后,我才听说你姓龚,我的外祖父是当地的‘名人’,后来才知道是‘团总’、豪绅,家中也是当地比较煊赫的,在八十多年前的年的冬日的夜晚,在母亲的祖屋里,曾经经历了刀光血影.....。
我想知道,母亲,你有姊妹吗?你是小脚吗?你读了多少书?母亲大人,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出生时,我的二姐和大哥他们那时在哪里我就完全不知道了。父亲在南京安葬母亲后不久,日本人已经进入上海,父亲把我托大姐辗转经长江而上送回湖南石门外婆家,他带着二哥随政府迁往重庆,这中间一定有许多故事,可惜我一切不知。
关于我的家世和家史:据父亲给二哥的家信中说:“我们的世祖是土家族,是由湖北松滋县挑担逃荒落籍石门竹溪水晶乡,到你祖父辈为九代传人。先世皆业农商,至曾祖父时,开始读书,业科举,26岁取拔贡,两次进京,教读八旗子弟馆学,历7年,后分发至湖南沅陵、东安、湘乡等县任教谕(即教育局长)。
56岁时,参加本省乡试考取举人第9名,是年参加考试者一万四千余人,考取74人,次年应该去北京参加殿试,可惜得急病不治临行前谢世。你祖父成年后考取拔贡,分发至广东任后补州判,因家事纷繁,未能担任,我们家世勉可为”书香门第。“你祖母死于某某某的乱刀下,你外祖父死也死于某某某刀下......。
你哥哥和堂哥5岁时被掳去当人质,后用10石谷子赎回。你叔公伍伯显和我是北京大学同学,但他年加入中共,任石门县中共地下县委书记,后脱党,任县民教馆馆长。你姨父是赤卫队员......,一言难尽了。”
时间到了年,在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牵线下,父亲伍家宥和罗家松(友石)(我的继母。她是浙江绍兴人,她出生于诗书人家,哥哥罗家伦,我的大舅是5·4运动创始人之一,20年代初任清华大学校长。学识渊博,年去台湾,年去世。)于年1月4日在长沙结婚。
关于亲生母亲,我好像只有上面这样一些十分片段的还是间接的了解了。《诗经·小雅·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依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在,不远游”这样的体会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我不到一岁,正是需要母亲爱抚的时候,母亲却离我而去,虽然后来有继母的替代,但时间却又那么短暂,我才十四岁,就开始独立生活,十五岁多就开始真正的人生远游了,从此与父母永别,一直到父母离开人间和我岁月蹉跎一步一个脚印向八十岁挺进,也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母爱究竟是有怎样的心与身的感受,每每看到儿孙们左一声右一声地叫“妈妈”和依偎在母亲怀里时的时候,对我心中总有一种心灵感应,对人生来说是否过于残酷?
人生中,我没有叫过一次“亲爱的妈妈”,这绝对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缺憾。对母爱也许有很多种形容和解释,都是那么美好、圣神,而离我却是那么遥远,在我八十岁的时候,我要大声叫一声:亲爱的妈妈,我爱你!
年少漂泊哪里是家
大约是在~年左右,我在石门磨市外婆家已经有了人生最初的记忆,外婆家是在离石门县城西北多华里的磨市区一个名叫清泥溪的美丽山乡,门前有一条涓涓小溪。屋子是瓦屋,中间有很大的天井,屋后苍松翠竹,屋前面的小溪终年不断流,溪水清澈见底,有许多一寸长的小鱼虾。
外婆是三寸金莲,过了很多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她姓杨,她对我真是像心头肉一样呵护,我还有二舅娘、三舅娘。在外婆的老屋里,我似乎唯一的记忆是看见在屋顶的瓦沟里有一条蛇,使我害怕;再就是我好像满身长疮。
过了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就在这老屋里,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发生过一起惊天动地的血光之灾,我的姨父、红军暴动队一行来到这里,用大刀把我的外祖父、区团总龚砥臣砍死在屋里。也就在同时,离清泥溪不远的竹溪河,那里是我祖父祖母的出生地。
年秋冬,也是红军暴动队夺去了我祖母的生命,两位兄长法祚、法禘被掳去当人质,后来被放回。我们那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如火如荼之地,是贺龙带领红军叱咤风云之地,整个石门被卷入其中,我们家族的阶级定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历史学家自有说法,这是后话。
千里之外的幺儿,应该是上学读书的年纪了。这以后,又是什么人,从哪里把我带到了重庆,我一概没有记忆,听说是幺姑妈带我从长江坐船上溯来到重庆。年纪小小五六岁,却还到处奔波漂泊,老天保佑都还平平安安过来。
说起重庆,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陪都。要说重庆的历史,它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发祥之地,有文字记载达余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重庆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
那时,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在此设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之由来。南宋淳熙使十六年()因此地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因此置府,号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遂以重庆为名,至今已有余年历史。重庆曾是古代巴国首都、大夏国首都、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因此素有‘三都’之称。
说起历史,那时,一个已经十足是乡下来的五六岁的小孩终于来到了已经被称为“陪都”的大城市重庆,在我懵懂的记忆里我们的住房是在重庆城里面上清寺,要上几十级台阶,就是一幢二层楼房,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后来听说这所楼房原来的主人属于一个师长。当我走进屋里时,我看见在客厅里有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在照镜子。有人指着那个女人对我说:“快叫‘母’,就是你的母亲。”从这一天开始,我就是一个第二次有了母亲的孩子。此后,我随继母一直生活了八年直到年春天离别。
父亲又指着一个比我高一头也是光脑壳的人对我说,这是你的二哥法岳,比你大三岁,他很聪明,马上要上初中了。以后的八、九年和二哥相处中,他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中国象棋下的好,书读得好。
在那幢洋房里,我给大人的印象就是顽性大,我清楚地记得,一次我到大门外面玩,墙边有一棵竹子,我用小手去撇,哗地一声,我的右手从食指到小指立即划开四个口子,血流如注,我大哭起来,有人赶快叫来母大人给我包扎,直到今天,我的右手指拇还留有清晰的四条伤疤,指纹也不全或是断裂的。这以后,我记得的大事就是跟着母跑防空洞躲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
每当听到凄厉的警报声响起,远处的什么地方高悬的红色球从一个增至两个再增至三个,尔后三个球突然掉下来,它告诉人们,鬼子的飞机马上就要来了。父亲、母和二哥带着我立即跑到附近的防空洞去,防空洞里有好多好多人,光线昏暗。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人报信说,鬼子的飞机走了,解除警报响了,防空洞里的人一窝蜂地走出洞外,首先是看看天上,然后再看那边杆子上升起来一个绿色的三角球,这时,凄厉的警报声变成一长声不紧不慢的鸣叫声,它告诉人们,现在可以安全回家了。堂堂中国人怎么会变成那样任人宰割的时代。
有一天,当我们在警报解除后回到家时,只见房子的一角被飞机炸弹炸塌,屋里屋外一片狼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在那前后不久,重庆的一个防空洞,被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炸弹正好落在防空洞洞口,防空洞的门被封,就这样,把防空洞里的两千多民众大多数闷死。据年台北《传记文学》“民国大事日志”记载:“年8月9日,日机63架空袭重庆;11日,日机90架空袭重庆,被击落5架;19日,日机余架狂炸重庆市区;20日,日机架又炸重庆,市区大火,民众损失惨重;23日,日机80余架空袭重庆;9月13日,日机44架袭重庆,被我击落6架。”
过了好多年以后,我看见《人民日报》记者崔佳在年9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说:“9月3日,重庆抗战调研课题组正式发布《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首次向世界公布:从年2月18日到年12月9日,日军飞机持续轰炸,造成重庆39人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亿元法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轰炸。
不到3年,架日机,84次空袭,投弹枚。仅房屋一项就损毁栋、间。这些数字,是重庆市组织了余人,查阅了40万份档案资料,最终形成页的调研报告。目前,重庆市共有抗战遗址处,现存处,分布在全市22个县区。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日寇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
轰炸过了两天后,我们就离开了日夜担惊受怕的重庆和这座破烂不堪的小洋房,搬到长江对岸乡下一个叫悦来场,小地名叫石龙寨的地方居住,这里远离城市,连电灯也没有,很清静,我在这里开始了发蒙上学之路,是一所完全的乡下学校,读的什么书我已完全不记得了,但到满是泥浆的池塘里去洗澡、学游泳,用弹弓打鸟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又摔跤了,下巴上留下一个大口子,直到现在疤痕还在。
在石龙寨的生活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飞机的轰炸,在这里,只有父母、二哥和我,我们的住房是瓦屋,门前有很大一个坝子,坝子前面是人工砌起来大约有几米高的石墙。记得我和二哥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把纸叠成像飞机一样,然后放在桌上,头对头,各在一边,使劲吹那只飞机,直到把那只飞机吹翻,我总是败给二哥。有一天,听说附近的镇上晚上放电影,我也跟着去看,放的是无声电影,这在当时也是不错的了。内容说些什么已没有记忆。
不久,我们又搬家了,还是在长江南岸,就在两路口对岸的铜元局,那里是20兵工厂所在地。我们住的地方离铜元局还有很远,弯弯绕来到一个叫芭蕉湾的地方,那里果然在一个小山窝窝里长有不少芭蕉树,走上去有一片平地,在一处田坝旁有单独的一排茅草房,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
在这里我们一直住到年离开回南京为止。我每天要步行几公里去到铜元局镇上的20兵工厂子弟小学上学,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直读到五年级,成绩一般,尤其对数学学不好,而喜欢语文。记得在班上,胆子小,有一次老师要我上台发言,我不敢上台。
我喜欢听一位老师讲时事。学校门房是一个老头,背有点驼,笑眯眯的,上下课时,他总是拿着一只铃铛,沿着固定的路线边摇边走。这所学校居高临下,就在长江边上。在学校里,我还是不安分,一次梭滑梯,把一只手的肘关节脱臼了,是母用韭菜、葱和着酒给我包住关节才好了。
更有甚者,我和同学大着胆子去长江边上游泳,被母知道了,回到家里,被母捆着双脚狠狠打了一顿。这期间,父亲每天要从家里过河去上班,二哥考取了有名的南开中学,好像是住校生。这期间,铜元局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家族逃难的集散地。先后来到铜元局或芭蕉湾的亲戚有不少,五姑妈一家就在铜元局安家,他们风尘仆仆从贵阳来到重庆,首先来到芭蕉湾我们家中,只见启凯表弟从担子中突然拿出一枚手榴弹对着我一晃一晃的,我赶快要他拿开。
五姑爹一身戎装,挂少将军衔,他是黄埔四期毕业,抗日名将。临解放时,当了石门县县长,不久只身跑去了香港,70年代孤苦死在香港。一代名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人生归宿。幺姑妈也住在铜元局,再元、再立表哥就住在我们家中,再元哥读重庆大学先修班,再立哥读中央警官学校。
人生命运难测,刚一解放,读经济的再元哥去了北京,一直在国家石油部工作,直到年3月他90岁高龄时我们还在北京相聚;而再立哥,年中回到石门,和陈碧仙女士结婚,我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仅仅一年多后,他就被人民政府镇压枪毙了,我是在参军到了兰州后大姐来信才知道的,究竟是什么罪名去死,至今我不知道,真是沧桑浮沉,不生就死,只能叹息一声罢了,据说他在重庆读的是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二姐的不少同学来芭蕉湾家中看二姐。
虽然我们住的是茅草房,但人气很旺,来来往往,好多亲朋戚友。我们的屋前是一片农田,屋后是兵工厂的一个大操场,那里经常放电影,我记得最清楚是西厢记,我都学会了几句剧中的台词:“夜深深,停了针绣,和小姐闲谈吐”。
我们家中养了三只猫,屋外有一个很小的院子,院子里我们栽了一棵树,几只猫爬上爬下,真好玩。五姑妈经常从铜元局来家里和母打麻将,父亲每天过江去上班,很辛苦,有一次就在芭蕉湾的小路上,我正和一个同学比尿尿谁尿的高,父亲突然出现在旁边,把我吓得出了一身汗,挨了父亲大眼瞪小眼的臭骂。二哥经常和一个客人下象棋,我经常用弹弓打麻雀,各玩各的。
年,我到重庆,与二姐、二姐夫列一哥过长江,到了铜元局,去寻找芭蕉湾的踪迹,从长江边上上了几百步石阶,到了铜元局,街上,恰好离开整整60年了好像还是老街道,再往北走,不大一会,就看见是芭蕉湾的地牌,与我多年前的记忆完全不一样,记得当年从铜元局去芭蕉湾拐弯抹角,上坡下坎要走好远,而现在怎么只走一会儿呢,我们三人在附近转了好久,找不到当年我们那个居住的方位和位置,只得作罢,很失落地怏怏而归。
日子过得好快,不觉我就从20兵工厂子弟小学二年级读到了五年级。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突然从江那边传来鞭炮声,不一会,天空中升起一个巨大的v字形连环气球,然后到处响起“日本鬼子投降了”的欢呼声。日本鬼子投降了,我虽然只不过才十岁,但已经隐隐有了对日本人憎恨的心里。父亲告诉我们,不久我们将还都去南京。
也就在这一年的8月28日下午3时许,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国共两党历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开始了。我其时还小,父亲没有给我讲过这样的大事,但我为再不挨日本鬼子的轰炸而欢欣鼓舞。
几个月后,我们全家,父母亲、二姐、二哥坐小火轮离开重庆,记得是先坐木划子,然后才坐上轮船,一路晓行夜宿,我印象最深的是过三峡,看神女峰。站在甲板上,父亲看着远山,轻轻地念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其实,长江,山高、壁陡、流急。
长江裹挟岁月风尘,浩浩荡荡,呼啸而至,像一把利刃,切开了巫峡坚实的腹地,造就了巫峡的壮美。根据现有资料的地貌分析,三峡地区的峡谷主要是通过溯源深切与河流袭夺而成。
地质学家推断,在长江三峡贯通以前,四川盆地的水流本是汇入藏南地带的古特提斯海,之后又汇入云贵地区一些沿断裂带分布的湖泊。由于自新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的强烈隆起,藏东形成向东倾斜的大斜坡,从而开始出现大面积汇水向东流,它横截了一条条原向南流的水系,又经三峡地区向东入海,最终形成现在这条长约公里的长江。
西起奉节白帝城,东到宜昌南津关,三条大峡谷(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气势如虹,一路昂首东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而今,流光散去岁月渐老而三峡仍然为世人世代赞美。
我们一家在长江里大约走了半个月才到南京,记得船到芜湖时,已是傍晚时分,我们上岸,只见许多被遣返的日本兵在街头等待上另一条船。这是我一生见到的真正日本鬼子兵,灾难的中国在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万生命为代价和亿物质财产后终于取得了民族重生的胜利。我人虽小,但能恰逢那样的时代,是我的人生荣幸。但谁能知道,在以后的四年中,我们国家又陷入了外患虽除,而另一场大规模内战你死我活的境地,我们一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和不生就死的刻骨铭心的人生故事......。
本文版权归整理者及口述者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