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愿岁月常清明

北京治扁平疣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9850.html

广告合作:—

新闻—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留一段记忆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愿岁月常清明作者:袁斌

  连日来,小雨淅淅沥沥,随心所欲,尽情渲染着思念的氛围,试图模糊阴阳两界的分野似的。我的思绪也时时飘向故乡的那面山坡,想起逝去的亲人,往事点点滴滴,如这纷飞的雨。

  故乡在上庸镇北坝街,街上故去的人,不少安息在那面山坡上,我的奶奶、父母和两个兄长也在这里。小时候,我并不愿意去扫墓烧纸,要过苦桃河,要爬山,山腰人家还有狗,最关键的,我根本不相信鬼神,觉得烧纸钱很荒谬。父亲倒是年年去,有一次烧纸引发山火,被派出所叫去干了好几天的活儿。叫我去,我总是不情不愿的。母亲有一次问我,如果她死了,我会不会给她烧纸,我断然说不烧,因为人是没有魂灵的。我说得理直气壮,母亲却叹了一口气,沉默了。   父亲和母亲来到这面山坡后,我不得不年年来到这里,烧纸,挂青。传统文化的力量太强大了,在特定的日子里,到这里来陪陪父母,才是情理之中的路线。慢慢地,我居然喜欢上这面山坡。当年我不该那样回话,伤了母亲的心,想认错却再没有机会了,只有年年来给她烧纸,求得心安;也只有在这里,轻轻地唤他们几声,心头才清朗澄明。想来世人大多如此,不相信火纸能变成冥币,也不相信鬼神,只是借机与逝去的亲人说几句话,哪怕是自言自语,也能稍解胸中块垒。在亲人面前,尤其是父母面前,心境回到孩提时代,单纯而宁静,痛哭或者嬉笑都能照应空灵的自然。   我也时常看他们的墓碑。墓碑如名片,又像一页页的家谱。奶奶的碑是用青砖做的,已经风蚀得字迹模糊,立碑的人里,有的已经辞世,拥有了自己的名片;有的步入黄昏,总与恶疾相抗;也有的劳燕分飞,不问西东……时光多像亘古不灭的风啊,它从来没有停止对人世间的吹拂,吹万物的生长,也吹万物的消亡。临风生惆怅,俯首暗唏嘘。人,无法抵御时光的剥蚀,只能努力让德行不朽。   但我不知道爷爷的墓在哪儿,他从哪里来。据说爷爷是个青光眼,视力极差,跌入河中不知所踪——那是民国年间的事了。民国时,竹山县有所谓的四大家族:杜门一出堵河寒,王家钱财堆成山;莫看朱氏权势重,还是袁族书香远。袁族确实世代书香,竹山县第一个进士是宋朝的袁再泰,明清两朝也有袁姓人中举入仕。我曾去麻家渡镇营盘河村查询民国年间的家谱,家谱是竹山本地袁姓与外来袁姓联合编修的,有堂兄的名字,一直回溯到明末的陕西人袁庭咏。   明末陕西巨乱,生灵涂炭,袁庭咏由陕入鄂,在麻家渡镇羊角寨上落脚,后来族人逐渐下山到营盘河边立家。民国年间,我的爷爷袁秀春拖家带口到上庸镇讨生活。料想袁庭咏是个庄稼汉,我的爷爷也是个泥腿杆儿,我的家族只是寒门小户,并非声名显赫的“四大家族”,却也与有荣焉。中国人就是通过姓氏、族群,盘根错节地拧成家族,拧成一个泱泱中华。   先人的背井离乡和颠沛流离,都被风吹成了云烟。我们走进了蒸蒸日上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崇尚美丽的大自然,这个时代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做个追梦人吧,但愿岁月长清明,山川与人共安详。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袁斌,上庸北坝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竹山县融媒体中心。朗读者:   梁险峰,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编辑:王泽昆 劲 草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快转告亲友并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