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顶、竹溪、十八连潭、龙湾、中军帐、光化寺、礤石峪、竹溪六逸遗址、石介墓、隐仙观遗址等。
太平顶
位于徂徕山中部,为徂徕山最高峰。西峰较平,上有感应侯祠遗址,金代章宗皇帝于明昌元年(年)封山神为“护国感应侯”而建,后圮。故址有巨石屹立,上有元至正二十五年(年)文人补刻唐代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的《王野人诗》:“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座对老松花。”
竹溪
位于徂徕山西南麓乳山下,周围峰峦突起,溪水西流。南崖路旁巨石上有金代安升卿题“竹溪佳境”,其下有陡峭石壁,壁上天然花纹如深雕片片竹叶,坡下即是二圣宫,元初时珍创建,祀孔子、老子,后增建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
十八连潭
位于徂徕山北麓,原名龙湾西峪、龙湾大沟,由上池西坡各山谷之水汇集中军帐山溪流入此峪,常年流水不断,形成十八连潭景象。整沟长约3公里,上段地势平缓开阔,流域面积大,水源充足;中段地势陡峭,树藤缠绕,枝繁叶茂。
龙湾
位于十八连潭谷口,沟中之水酷似玉龙跌入岩壁之下,一潭碧水清澈如镜,深不见底,潭瀑相连,空谷回响,连绵不断,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濯龙湾大峡谷位于徂徕山北麓,有二十一曲十四潭之称,此处连潭飞瀑,迸珠溅玉,奇石遍布,还有众多传说故事。
中军帐
之北为玲珑山,因秀拔玲珑而名,又称空空山。其上有野人洞,又称走神洞。唐开元年间王希夷隐此。唐玄宗封泰山时,王氏已90余岁,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其洞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
光化寺
位于徂徕山南麓。北魏时便有,隋代称光化寺,宋时易名为崇庆寺,元初兖州军节度使时珍重修。光化寺建在两山平地之处,后有泉入寺,前列山屏为障。今寺院正殿内四壁存留清代《西游记》壁画,东山门内有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字碑。
礤石峪
位于徂徕山南麓。此处群峰罗列,一水环绕,松柏蔽辉,云气充谷,清道光年间《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谷内多古庙、古殿和清碑遗址及文物。涧溪两岸有“竹溪”、“云路”、“激湍”、“壁立千仞”、“桃园深处”、“仙闾灵府”等题刻。
竹溪六逸遗址
位于徂徕山西南麓乳山下,四周山峰围屏,溪水西流。金代安升卿题“竹溪佳境”在南崖上。唐天宝年间李白与文人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同隐竹溪,号“竹溪六逸”。附近的石壁、石洞上刻着许多著名学士文人的刻字。
石介墓
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
隐仙观遗址
位于徂徕山礤石峪溪东岸,坐北朝南,依山势叠筑而成。有玉皇殿1间,分上下两层,上为木结构,下有石砌门,额刻“金阙云宫”。后有三清殿3间,西侧前有吕祖殿3间,后有六逸堂,原祀竹溪六逸,额“筱洞天”,原有灵官庙、山神庙、六逸亭、迎仙桥等,后均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