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规模化养猪是个精细技术活

山坳里的养猪场。(通讯员颜义众摄)

翁德军通过视频监控查看猪舍。(通讯员颜义众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通讯员颜义众郭军

阅读提要

近两年,生猪养殖遭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打击,但同时,行业洗牌、产业升级也迎来新契机。

十堰智强养殖合作社位于竹溪县大山深处,自年成立起就对猪舍实行全封闭管理,在阻断病毒传播上下足功夫,同时高薪聘请技术员,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之路。仅用3年时间,生猪存栏量从头增至头,今年前10个月,出栏1.1万余头,产值3万元。

“走,先去消毒!”11月18日,竹溪县兵营镇顺风雨村,十堰智强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翁德军见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先带我们到一间喷雾消毒室,在里面待了10分钟,全身杀菌。

这个合作社的养猪场建于年,始终处于高度严密的疫情防控中,严格管控人员、车辆和物料进出猪舍。在铁桶般的防护下,养猪场至今未发生一例病毒感染事件,保持满负荷运转,保证大半个竹溪县的仔猪和生猪供应。

小山坳如同“禁地”

翁德军今年47岁,开过砖厂,卖过砂石料,做过工程。

年想转行生猪养殖时,亲戚朋友没一个同意,可翁德军决心坚定:“养猪是门产业,是刚需,啥时候都不过时。”

他参加了正大集团举办的一个培训班。正大集团承诺,只要一次性购买头母猪,免费提供一名技术员。竹溪县也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养殖业。

年3月,翁德军回村牵头成立合作社。当年5月18日,猪场开建;12月23日,第一批头母猪进场。

从那时起,小山坳就成了“禁地”。

记者一行被喷雾消毒时,车辆也被清洗、接受40分钟的高温消毒。通向猪场只有一条路,铺着油毡布,布上浸泡烧碱,走过就能杀菌。

跨过隔离区,来到猪舍后山,这里距离猪舍还有约米,再想靠近,需要经过隔离、洗澡,换上防护服。

“每个靠近猪舍的人、车、物,都是潜在的安全风险。”翁德军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养猪场在出山的路口设置岗哨,专人昼夜值守,并在沿路抛洒石灰。

站在后山,可以看到大半个养猪场。翁德军介绍,大小猪舍一共21间,总面积7平方米,存栏余头,“养猪容不得半点大意,一点把控不严,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规模化养猪门道多

翁德军小时候喂过猪,“一瓢食、一盆水,简单得很。”开了养猪场后,他发现,规模化养猪是个精细的技术活。

年,两名技术员给公猪采精,4天没采下来。翁德军从外地请来一名技术员,2个小时,3头公猪采精成功。

“那手法、对时机的把握,确实厉害,不服不行。”翁德军开出1万元的月薪,将这名技术员留在了养猪场,每年年底还有奖金。

养猪场现有5名技术员,负责公猪采精、母猪生产、小猪出生后剪牙断尾、防疫;还有12名工人,负责各个猪舍的管理。

“5个定位栏住配种后的母猪,相互隔开,免得相互推搡,导致流产;5个产房,母猪生产用,有产床和保育栏。”翁德军说,管定位栏的工人专管定位栏,管保育栏的工人专管保育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郭全周是负责保育栏的工人。他介绍,仔猪出生后半个月吃奶,之后一个月,既吃奶又吃饲料,再后吃15天乳猪宝,再吃一个月仔猪宝。“各个阶段的饲料营养成分不同,复杂得很。”

养猪场一天的饲料费用是3万元,仔猪、中型猪和母猪吃的都不一样。19头公猪是宝贝,一天吃两个鸡蛋,还必须是土鸡蛋。

上个月,养猪场完成一次母猪剖腹产。麻醉、开刀、缝合、打吊瓶,整个流程几乎和人做手术一模一样。16头仔猪活14头,母猪半小时后下了手术台,晃晃悠悠地走回猪舍。

日产仔猪两百头仍不够卖

开养猪场3年,翁德军没睡过午觉。

年有一个月,死了7头母猪。翁德军卷起铺盖,连续23天住在猪舍旁边,每晚12点巡栏,一趟下来2个多小时。那年11月,10多头母猪临下崽,半夜发高烧。巡栏的工人发现及时,赶紧打针、往猪背上洒凉水,这才救过来。

去年,每个猪舍都装上摄像头。坐在办公室里,通过大屏幕就能看到猪舍情况。“有猪不吃食、不叫唤,或者膘情不对,马上就能发现,迅速处理。”翁德军说。

养猪场里的母猪一年要打11种疫苗,肥猪打7种,仔猪13种。每种猪啥时候打疫苗、打什么型号,翁德军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技术保障、防疫抓得严,翁德军对自家猪场充满信心。

去年,他去竹溪县中峰镇跑市场,当地老百姓怕仔猪死,不敢养。翁德军承诺,先试养、后付钱,保证存活率%,“死一头赔一头。”

中峰镇一共买了头。在第67天上,翁德军去收钱,只有2头意外死亡。

今年上半年,广州一家公司来买头仔猪,开价每头2元,翁德军要求每头元,给出的条件是首付7成,15天内死亡率不超过5%,再付全款。最终,经过长途运输,仔猪死亡率只有2%。

“这样的条件别人不敢给,我敢。”翁德军说,现在每天生产仔猪头左右,最多的一天头,“不够卖。”

让老百姓有猪养

一桶饲料,拌上一把红薯藤,两头母猪吃得欢快,明安福看得开心。

他是顺风雨村二组村民,一直在广东打工,年初因疫情滞留在家。5月份,在村镇协调下,智强合作社免费提供仔猪60头,31名顺风雨村村民领养。从日常喂养、疾病防治、疫苗注射到保底回购,合作社一条龙服务。“有这两头猪,今年的日子好过。”明安福说。

今年前10个月,智强合作社出售仔猪多头,其中头销在竹溪县。

“受疫情影响,今年开春后的生猪补栏是个大问题,价格高,还买不到。”兵营镇人大主席毛光明介绍,当时仔猪市场价是2元,智强合作社只卖元。

“都是本乡本土的,行情再紧俏,也得让老百姓有猪养。”翁德军说,有一对向坝乡的老夫妻,跑了多里路来买仔猪,合作社只收了1元,“两老不容易,我退他们元,回去路上买点吃的。”

猪场原本按0头养殖量设计,如今“猪满为患”。在水坪镇的新场已于今年5月开工,占地50亩,建17个猪舍,面积近2万平方米,存栏量将是现在的4倍。

新场建设已投入万元,后续还需追加,翁德军近两年的利润几乎全砸了进去。产能扩张之后,遭遇市场波动怎么办?他有自己的考虑:“做好规模化、标准化,头猪和0头猪的管理成本其实差不多。我不赌行情,提升养殖的专业水平,控制好成本,就能应对风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