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乐学课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初探
湖北省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邮编)敖远荣
我们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要针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历史积弊,着眼于能力素质的培养推进新课程教改;另一方面要面向高考,要面对一时不可能替代的高等学校的择优选拔,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期望与责任。在语文课堂该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怎样向课堂要质量,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写,培养语文能力,推进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又能从容应对高考,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就《念奴娇·赤壁怀古》做的这方面的尝试谈谈。
一、诗文激趣,感知豁达。我首先诵读了苏轼了在杭州、黄州、惠州、儋州各个时期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创设情境,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由“境”出。语文课,利用图片、影视、幻灯、音乐、语言描摹渲染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再现课文中反映的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山”中,置身于“海”中。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打开文学的敲门砖,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文学,走向生活,走向智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让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
二、反复吟咏,感悟诗情。在某学生主动位大家展示诵读后,我做了点评,指出了不足,接着我为大家富有激情地诵读课文,学生听后情不自禁的鼓掌。接下来我让大家诵读吟咏,围绕词写了怎样的景观;诗人面对赤壁,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思绪,感知诗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富有激情的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用读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三、激发想象,拓展思维
我引导学生诵读词中的写景句,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致”,体味意境。之后让学生咀嚼词句,分析写景特点与其方法,再把上片连起来朗诵让学生读出豪情,读出气势。、接下来让学生诵读写人与事即怀古的词句,并让学生想象描述,品味周瑜的人物形象。接着设问: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周瑜的形象?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其目的是与自己形成对比衬托,抒发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感慨,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让学生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触摸诗心,思悟人生
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