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
在这里,乡村不再是一串记忆的符号,而是拥有全省最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寻找地方基因和气质的同时,我们选择从“沟峪”展开对齐鲁乡村的解读。
山东境内发源的第一大河——沂河,与黄河“南征北战”式奔流曾有过“亲密接触”。“夺淮入海”一战,卷挾着古淮河支流的沂河,横溢东流,后又被新开运河所截,沂河不得不改道南下,最终,结束了几百年的时空跨越。
以流域为时代坐标,它定义着农耕文明的起源;若以流域为地理坐标,去追寻土地生存发展的经济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塑造和人文生活方式的形态,并借助“旅游”这条辅助线,勾画出一个多元视角的文化界面。在大尺度范围内去追寻这样的流域故事,临沂市乡村崛起的“沟峪经济”,是以“农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式,树立乡村旅游迭代发展的坐标轴系。
临沂作为山东省常驻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迎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虽然等待久已,但面临创新腹地和先行先试的机遇,在新旧价值观的交叠平衡中,城市在更新,乡村在复兴,产业在升级。当以临沂为代表的山东“腰部”城市,走向更大区域的协作,乡村作为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的共同体,也让乡村旅游价值内涵有了新的诠释。
在这里,乡村不再是一串记忆的符号,而是拥有全省最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寻找地方基因和气质的同时,我们选择从“沟峪”展开对齐鲁乡村的解读。
一、兰陵和蒙阴乡村极简史
沿着临沂新空间战略规划G2现代商贸物流走廊,蒙阴县分布在生态片区,兰陵县位于省界片区,与枣庄市和徐州市接壤。一个个鲜活的村落实体形成集聚化发展,探索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乡村旅游实践。
接受沂河馈赠的兰陵县和蒙阴县,位于鲁南山区,同为临沂市下辖县。前者是古文化遗址鄫国故城的所在地,被楚大夫屈原命名,喻为“圣王之地”,“后圣”荀子在此传经授徒,有着被“诗仙”李白赞誉“兰陵美酒郁金香”的古老酿造。后者亦是千年古县,蒙恬、刘洪、李时珍等历史名家灿若群星,境内“岱崮地貌”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诉说着地理传奇。
兰陵与蒙阴县位于沂蒙山革命老区,从抗日战争时期走进和平年代,红色沃土上历史使命薪火相传。在革命战争期间,40万兰陵人有8万人参军参战,20万人次拥军支前。“沂蒙六姐妹”以真实的人物形象化身为革命精神意向,注入蒙阴县红色基因。
古县,名产,红区,这是两地相似的人文背景,但是,对于旅游而言,独特性,多元化的表达更符合时代发展格局的新期待:以椿树沟代表的蒙阴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以压油沟开启的兰陵乡村田园综合体走进大众视野,转换视角,我们看到了旅游型的乡村建设重塑着乡村价值,生产要素弥合着城乡供需平衡,以旅游之名,集乡土资源,正在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性活力和其掌握主动权力的新机制。
二、两条沟,一条“新”的动能转换实践
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正式部署启动。从年到年,经过三年“淬炼成金”,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工业大省的山东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与此同时,沂蒙大地上关于“两条沟”的蜕变也被历史记录着,等待崭露头角。
椿树沟和压油沟的乡村振兴源自新旧动能转换的改革实践,文化旅游业作为十强优势产业,扮演新的独角兽与庞大的经济区共同奔跑。
(一)椿树沟:小煎饼转出大市场
年之前,椿树沟还只是一个位于蒙山北麓的自然村。偏安一隅,守着日出而坐,日落而息。种几亩薄田,养几只山羊,是这里16户,56口人从祖辈继承的生活传统。
村落沿望海楼水峪依山势而建,民居散落在水峪两旁。或竹林掩映,或板栗成荫,家家户户门前溪水潺潺,恰如“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田园诗画风光。遍布乡间的板栗、桃园、核桃树、刺槐树、梧桐、竹子、松树等树种,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既有着乡村四季景致的写意也是其生态环境的底色。
但是如何让这片原生态的“绿水青山”变成家门口的“金山银山”?“扶贫到户,不落一员”是蒙阴县政府精准施策的重头,乡村旅游雏形也在椿树沟面临生存与凋敝的阵痛中应运而生。
年,随着椿树沟煎饼登上《舌尖上的中国2》美食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美食迅速在媒体的报道中广为人知,更是让这座小山村访客盈门。传统煎饼转出乡村发展的机遇,这是椿树沟村民“掘金”的第一步。
年,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和垛庄镇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椿树沟村正式开启浓墨重彩的创业之路。按照“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市场定位,依托绿色生态背景,打造以美食为主题核心,构建产业融合体系的综合性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并作为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来打造。
山沟沟内,通过“两河两路两区”的提升工程,对于黄仁河和椿树沟河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投资万元修建绿色生态环线,道路由原来的米延长至米,路面加宽至5至7米,沥青罩面5厘米,部分路段增设会车点或停车区并进行景观打造。
针对引景区域投资万元建设踏石、木栈道等步游道米;新建石拱桥、水泥仿木桥5座;根据河道内地势,打造“瀑”“潭”“泉”和“香椿小筑”休憩观景平台20多处;建设团瓢、石屋遗址处、水上桥涵10处;打造醉、静、诚、仁义礼智信、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福禄寿禧财等河道诗词文化石刻景观12处;沿河栽植竹子和大体量花草,形成连片人文“花海”景观。
主体景区新建了大型景墙、“椿树沟”广场、煎饼文化馆以及金玉满堂、黄姑掬水等设施、景点30余处,对沿途16户“椿树人家”农家乐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可同时容纳人就餐、人住宿。
年底,为了实现椿树沟市场化运营与品牌打造,椿树沟交由旅游集团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步步为营。通过打造“一核四带七区”田园综合体,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形成势。
在产品业态开发上,景区门口的葫芦仙境成为椿树沟景区标志性场景;建成全长米、上下落差米的“齐鲁第一漂”玻璃漂流滑道,构成脚下是清泉石上流,抬头是水从天上落的奇妙景观,成为新晋网红卡打点;增加儿童演出的多媒体剧场,从场内憨态可掬的大熊人偶、充满童趣的坐垫到树屋、动画场景的还原,遍布细节的惊喜满足孩子们对森林乐园的向往。蒙山全蝎、腌韭菜花酱、碾磨烙煎饼等这些传统美食让游客产生对乡村生活的亲近与认同。
数据显示,截至年,椿树沟共带动了5个行政村户、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带动周边及沿线发展农家乐62家,农家乐年均收入从5万元提升至30多万元,村集体实现年收入50万元。
山沟沟外,通过基础项目提升及交通区位优势,椿树沟景区进一步拓展了对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的影响力,乡村旅游突破了单一景区概念,在全域旅游政策的统筹下走向区域协作,连片集聚的发展路径。
蒙阴县投资多万元,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包括周围21个村庄在内的椿树沟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拓宽通往京沪高速孟良崮出口公路,把高速路、蒙山景区与椿树沟串联起来。随着旅游交通半径的外扩,椿树沟所在的垛庄镇,从孟良崮到椿树沟的公路两侧,由墙绘、雕塑、实物展示组成的红色文化景观带,形成了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导、椿树沟体验民俗美景美食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布局。
一张薄薄的煎饼经营出沂蒙美食文化独特的“地方感”,因为保留居住环境的原真、村民日常生活的本真以及对外服务的认真,让这个小山村充满乡间野趣,人情滋味,也让外界看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小煎饼做出大市场,基于政府引导,市场活跃,产业融合不断建构着“沟峪旅游”发展的多样性,这是椿树沟农家乐创业成功的密码。
(二)压油沟:俏农业闯出新天地
如果说,椿树沟村的“嬗变”故事透露的是“红绿结合,场景驱动”的沟峪旅游经营模式,那么,对于压油沟村来说,旅游资源集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则是以“农业+文创+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带动地方旅游,全力打造乡村旅游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压油沟村保留着完整的北方古村落的民居风貌,古朴静谧的村庄,不施粉黛自是恬然如初。走过青石板路,绕过一湾水塘,石壁上溪水成瀑,老墙上花影摇曳,屋外摆放着一个个竹编的圆盘,晾晒饱满的红豆、刚出泥的花生、炒香的瓜子,路人经过,随手抓一把就吃,不会惹恼主人,亦不必自羞。石头房一座连着一座,石板路一条接着一条,说这里是一座乡村聚落博物馆也并不为过。
酒坊、辣椒坊、小磨香油坊、馒头坊、豆腐坊、煎饼坊等一个个传统作坊穿插其中,放慢脚步,可以品味“无添加”的农家美食。路过古戏台,响起鲁南地区的地方戏柳琴戏,坐下听一段,恍如“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古韵悠远。保留传统与演绎时尚,让压油沟村自带“网红”滤镜,成为城市解压地。
年,压油沟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也让这个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总面积1.5万亩的重大项目成为兰陵县及临沂市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整个项目布局分为以石屋村落板块开发的乡村民宿及古建筑修复,公共空间营造;以传统记忆板块打造的剪纸、竹编、作坊、戏曲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绿色山水生态依托的乡村环境提升、水上舞台实景剧演出;以红色主题教育建设的红色沂蒙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两个主题教育展馆;以经营业态创新理念打造的磨盘广场售卖时令土特产、美食一条街和酒吧一条街;以展示兰陵县的现代农业发展,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示范、休闲采摘、田园微缩景观、会议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的景区田园会客厅。总共六大板块,包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功能配套齐全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带动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实现脱贫,以发展“沟峪经济”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旅游扶贫、文农旅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压油沟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级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
农业是兰陵发展的根基,年前兰陵土地上的先民熟练掌握了种植大蒜的技巧,如今,“苍山大蒜”连同“苍山牛蒡”“长城辣椒”都是享誉全国的地理标志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兰陵人已经开始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运销生意。
随着兰陵蔬菜产业的稳固发展,凭借着雄厚的物流基础和兰陵人继承的革命闯劲儿,15万人南征上海,推动蔬菜产业走上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与压油沟村相隔二十公里的代村成功创建全国第一家国家农业公园,以智慧农业,实现品牌化高端发展,立足新旧动能转换,感知这座古县创新力嬗变。
农业公园主题展馆内借助山药、花生、生姜、豆类等农作物制作出六大景观组合;中华兰花馆汇聚世界名品兰花;通过引进新型农业发展科技,把农副产品生产、观光采摘、农业示范、产品精加工等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智能温控技术、立体栽培方式展现未来农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和产业链延伸。借助“互联网+”,推动农业、工业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打造兰陵电商中心,形成全新综合性产业形态,从“沟峪”到“沟域”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三、山东“沟峪旅游经济”的崛起
年,传统革命老区,鲁南经济圈新贵,临沂市迎来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升级。从“一河为轴”迈向“两河时代”,滨水生态城被赋予省级战略“排头兵”的新重任。
以沂蒙老区为代表的兰陵县、蒙阴县,前者是临沂市县域人口最多的县,后者则刚好相反。人口的一多一少,面积的一大一小,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千年古村在城乡统筹关系下,我们可以粗略地推演出乡村旅游时代的发展路径。
椿树沟景区带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和以压油沟村田园综合体、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构成新农创的三产融合,基于乡村景观基因再塑造、生产生活要素再更新、旅游扶贫再精准,提供了以旅游化需求的乡村建设,发展“沟峪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范式的模本。
进入河流时代,以沂河、沭河为代表的两河流域顺势南下,东调入海。这股奔腾的力量注入以市场流量为导向的北方商贸中枢,依托“临沂港”物流网络覆盖全国个县级以上网点,拥有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公铁空海立体化物流格局,是临沂市提出“长三角中心城市后花园”的区域战略定位和强大整合力度的自信。
临沂作为鲁南经济圈核心区,“北上东进”将是发展趋势,或许未必在短期内形成一个理想的贯通全省的南北创新大走廊,但是在与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形成合纵连横的竞合格局中,三大区域动能转换,资源在临沂市集结,必将带来无限的创新活力和务实合作。
有此坚实的创新底座,乡村旅游势必实现一次新的认知升级。荣誉已经到来,无论是蒙阴县还是兰陵县,作为山东乡村旅游的典型示范,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代名词之一。
从两条沟,看一座城,城乡关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得以产生和壮大的根源所在。从一座城向区域竞合空间推进,每个城市都凸显着乡村旅游参与的“增长极”,这些空间节点沉淀历史细节和社会的流变,让乡村正在成为未来城市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创新要素的聚集地。
当我们展望齐鲁大地愿景之时,未来乡村的轮廓越发清晰,这里是打通边界形成复合功能的旅游度假区;是作为新旧动能改革实践的一块拼图,更重要的是这些乡村拥有着历史荣耀,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创新实践者,披荆斩棘,自成风景。
有山就有沟,有沟就有水,依山临水而居,是传统乡土中国的理想家院。在旅游经济时代,沟峪也从山谷低地,转变为旅游高地。“沟峪旅游经济”是山东乡村旅游的一种典型发展模式,除去临沂的压油沟和椿树沟,岱岳道朗镇里峪村、青州九龙峪桐峪里、博山中郝峪村、安丘小麦峪村、沂源洋三峪村等一大批山地沟峪,从过去的贫困山沟华丽转身为“乡旅高地”,成为山东乡村旅游崛起的强力支撑。(岑梅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