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坡地变身增收良田竹溪县强化耕地保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土地资源稀缺的湖北省十堰市,在耕地保护方面下足功夫,依托“旱改水”、国土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将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推行“旱改水”工程,统一流转确保“耕地姓耕”

近年来,十堰市积极实施“旱改水”工程,将坡地改为梯田,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地处鄂西山区的竹溪县为例。该县坡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紧缺。坡地难以蓄水保水,又无配套灌溉设施,耕种产量低、效益差,遇到干旱颗粒无收,慢慢地,一些坡度较大的坡地就被抛荒,造成耕地资源浪费。

竹溪县中峰镇“旱改水”项目区的梯田

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组织下,竹溪县决定将中峰镇松树沟等两个村多亩坡地改造成梯田,用来种植水稻。该地块位于竹溪贡米传统产区,坡度小,周边又有水源,具备改造条件,又有种植效益。

旱地改水田,首先要平整土地。改造时,要剥离耕作层熟土,根据地形将坡地改造成一垄垄梯田,然后碾压防止渗水,再将熟土覆盖在地表。旱地改水田离不开灌溉设施,山上新修建的4口水塘都蓄满了水,田块间大大小小的灌渠纵横交错,从山腰延伸到山脚,干旱时放水,雨涝时排水。同时,从多米外的松树沟水库引水,全程自流到堰塘。

竹溪县实施“旱改水”工程时,还同步实施小田改大田,变农耕为机耕。过去,坡地上的田块面积小又没有耕作道路,耕作不便,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借力“旱改水”,竹溪一期工程多名农户的土地,按元一亩的价格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土地平整时打通地界,将小田改造成大田。为方便机械耕种,当地还修建了多米的耕作路。

同时,统一流转经营还化解了新增耕地易弃耕的难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较少,种地积极性不高,新整治的耕地与熟地相比,土壤改良、培肥需要一个过程。过去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容易出现被弃耕、非农化、水田当旱地种等现象,经济、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旱改水”后,新增耕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按照不准建设占用、不准抛荒撂荒、不准种植非农作物、不得损坏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有效防止新增耕地被弃耕或破坏,确保“耕地姓耕,水田姓水”,保障粮食安全。

依托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建成美丽乡村

竹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实施了水坪镇洛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依托洛河国烟扶贫综合示范区建设,以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平台,以《竹溪县洛阳河国烟扶贫综合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基础,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完成了《湖北省竹溪县水坪镇洛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年~年)》。

竹溪县洛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

该项目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要求,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经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备案,水坪镇洛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被自然资源部批复为湖北省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项目和湖北省年度33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

该项目区紧邻县城北部,是竹溪县城的后花园。涉及水坪镇塔儿湾村、洛家河村、麻河塘村,鸳鸯池村、茶亭子村、独松寺村,项目区建设规模.4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0公顷。拟新增耕地31.公顷,新增耕地率6.6%。

项目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产业发展为导向,综合布置田、水、路、林、村空间格局,通过综合治理,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产业布局、景观格局,提高项目区景观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和产业多样性。其中,根据当地资源票赋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确定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方案,打造山区河库景观;通过美丽田园整治与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和农田景观;完善与建设田间道路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与挖掘;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景观,进行乡村产业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区位优势,在塔儿湾村沿河两侧新建蔬菜大棚15个,配套泡菜加工车间平方米,新建高效茶园亩,在洛家河村发展香菇种植60万棒,建设烟叶基地亩,在独松寺村建设牡丹基地亩,高效茶园亩。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项目区根据当地房屋结构特点,对塔儿湾村、洛家河村、麻河塘村户房屋外形改造升级,对农村庭院进行整治,依湾就势建设小型绿地广场3座,公厕4座;依托精准灭荒项目对裸露的山体进行植绿补绿,对路旁宅旁水旁绿化美化,按照塔儿湾自然景观建设“二龙戏珠”小型生态公园,配套索桥及游步道建设。为改善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现状,沿洛河流域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景观,新建河堤石岸2.3万立方米、游步道2.1万米、拦河叠水3座米、护坡绿化种植树木6棵、铺种草皮6米、建设漫水桥3座、拱桥1座。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改善了人居环境,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此外,竹溪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争取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资金。这不仅为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将旧宅基地变为连片耕地,成为农民的“增收田”“当家田”。如位于竹溪河与龙坝河两条河相交之处的中峰镇双河口村,以前村子里大量农村老旧土坯房年久失修,人居环境较差。近年来,通过实施增减挂钩,河口村对老旧土坯房进行了拆除复耕,村民集中安置,农村老旧木瓦房逐年减少,肥沃耕地逐年增多,街道集镇逐年扩大,城乡用地布局更趋合理,同时带动了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