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作答气象科研业务融合三问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1/9260243.html

  凭借助力应对今年汛期长江多轮洪水和罕见汉江秋汛,保障三峡、丹江口顺利实现蓄水目标,湖北省气象部门于日前收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感谢信。这也成为湖北省气象部门科研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目标与成效相统一的见证。近年来,以长江流域致洪暴雨为发力点,以科学试验为基础,不断强化暴雨预报核心技术创新,湖北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从哪突破?

  年、年,湖北省气象局依托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连续两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国内外十余家高校和单位,完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

  每当长江中下游流域大范围强降水来临,搭载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便钻入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布设于湖北咸宁、襄阳、秭归、荆州,安徽合肥、寿县和江苏南京等多地的地面观测基地则联合“追踪”相关天气过程,而我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日本葵花-8号卫星、美国GPM卫星等气象卫星的数据也被实时调用,开展对比分析。由此,联合科学试验中“地-空-星”多元设备所构建的立体观测网络可有效捕捉梅雨锋宏观环境、云微物理和降水观测数据强降水过程等相关数据。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崔春光表示,以流域联动、多方协同的科学试验为抓手,能深入揭示梅雨锋云系和降水的微物理特性,有效提升对暴雨机理的科学认识,从而提高梅雨锋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

  在科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湖北省气象部门改进区域模式资料融合同化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研发复杂地形下强降水的演变及预报方法,改进强降水雷达外推短临预警技术,发展流域暴雨引发洪水判别及预报技术……一项项核心技术被不断突破。

  科研业务怎样融合?

  5月14日下午,一场针对4天前极端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复盘总结会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气象技术与信息保障中心的专家团队,共同分析总结这次天气预报预警、数值预报和监测影响评估等工作。当晚,新一轮强对流天气来袭,湖北省气象部门首次在预警中精确指出“可能出现龙卷风”,为与武汉蔡甸EF2级龙卷风“赛跑”赢得了提前量。精准预报的背后,是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的有力支撑。

  坚持需求牵引,以合作为基础、制度作保障,提升科研与业务的融合水平,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怡明提出的既是要求也是答案。

  近年来,省气象部门不断推进暴雨预报科研支撑机制建设,组建了暴雨科研预报研发团队,建立了暴雨、强对流监测预报联防会商机制,推出暴雨、强对流灾害调查和技术勘查、常态化复盘总结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同时,还通过组织开展暴雨所科研成果推介会、全省新技术新产品视频推介会等方式,确定将流域水文气象实时预报技术等5项成果业务转化,加大省级科研成果在全省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力度。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暴雨天气过程个例资料库建成,流域水文气象实时预报系统入选年科技部支撑防汛救灾科研成果,智能网格预报技术获年全国智能预报技术方法竞赛全国第一,多源资料融合分析系统被广泛投入业务应用。

  服务成效如何体现?

  受上游强降雨泄洪影响,9月1日夜间,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鄂坪水电站溢洪道末端被冲毁,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急关头,省气象部门运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研发的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模型,第一时间构建出当地水文气象预报模型,准确预报出“即将入库洪峰将达每秒立方米”,为抢险救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运用暴雨预报核心技术成果,湖北省气象部门还准确预报了“8·12”随州极端强降水过程,参与了陕西春季首场暴雨、“河南7·20”特大致灾暴雨过程以及华西秋雨和汉江秋汛的预报预警和复盘分析工作,年和年湖北省暴雨预警准确率分别达到83%和86%。

  年,湖北省气象事业正迈向“十四五”良好开局,随着编制完成《中国暴雨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等工作的不断推进,湖北气象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开阔。

  (作者:唐悦陈波杨辉责任编辑:张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