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pf/a_4580328.html
年4月21日,在陕考察,深入安康市平利县,在老县镇锦屏社区,慰问搬迁贫困户;在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和老中医分享自己的经历;在老县镇中心小学,牵挂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在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关心茶产业发展……
4月15日,在锦屏社区,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干净整洁。从锦屏社区走过一座小桥,迎面的牌子上书写着“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几个大字,旁边便是三秦电子加工厂。加工厂内,机器有规律地发出“咔咔咔”的声音,工人们在全神贯注地忙着手上的活儿。49岁的王光萍熟练地将磁芯装进线包里,年,就是在这个工位上,王光萍见到了和蔼可亲的。
订单增多
工人收入增加10%左右
提起当时的场景,腼腆的王光萍笑了,“心情很激动,特别高兴。走进来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我是装磁芯的,他问我每天能装多少个磁芯,我说有的时候能装五六千个,其他人手快能装一万个。他又问我干活累不累,我说不累。”王光萍已经进厂两年,装磁芯这个活儿,她一天能装五六千个,一个月净赚两千块钱。王光萍说:“在家门口上班,又能照顾老人和家,又能挣钱,挺好的。”
孙自立是这个电子加工厂的老板,早年在深圳打工,年选择回乡创业。起初只有九台机器,十来个工人,后来慢慢发展到20个人,也开办了分厂。孙自立说:“来我们厂,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社区工厂的信心,带动更多人就业。”
去年12月,孙自立在老县镇另一个社区又开办了一个分厂,为那里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孙自立对建立社区工厂的目标很明确:“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困难群众脱贫就业,残疾群众深层就业,依靠这三个指导思想,让我们的工人更加稳定。”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三秦电子加工厂的订单比之前增加了40%,订单的增多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孙自立的工厂加起来有一百多名工人,工厂产值比之前增加了20%,工人的收入也增加了10%左右,形成了订单增加、就业岗位增多、产值提升、工人收入提高的良性循环。问到未来的发展目标,孙自立说:“我们首先要稳,带着这些兄弟姐妹一块儿把这个事情做好,增加工资收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大家爱上我们的社区工厂。”
解决搬迁群众的工作生活问题
如果说新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有了养家糊口的收入,那么“十小”工程就是让搬迁群众更快融入社区。锦屏社区开展的“十小”工程,包括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其中,小菜园主要是解决搬迁群众吃菜的问题;小厅堂,有红事堂和白事堂,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帮助群众处理红白喜事;小库房,方便搬迁群众放农具。
一年来,锦屏社区在新社区工厂建设方面,新引进一家社区工厂并投入使用,还有一家平方米的钢管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在基础设施方面,改造了文化体育广场,新建了公厕、新修了道路。在基层建设方面,建设了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两厅九室,让搬迁群众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难题有人解、贫困有人帮,打通便民最后一米。
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在我们社区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治理服务好社区的群众,让搬迁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核三园,一核就是发挥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三园,是指发展产业园、建好创业就业园、打造搬迁群众的幸福安居家园。”
老县镇中心卫生院:
设施更全了群众看病更便捷更放心
年4月21日上午10时50分,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了解基层卫生防御医疗保障工作,并向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亲切慰问。
4月15日,在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门诊室,67岁的老中医余贻德谈起当初见到的场景,顿时变得神采飞扬,“问我多大年纪,我说66了,他问我从业多少年,我说四十多年,他说你搞中医多少年,我说我们祖上三代都是中医,我70年代在蒋家坪村当赤脚医生,他说他也当过赤脚医生,但是不会看病,不会打针,是管药的。他还问我能看些什么病,我说农村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等常见病。他还问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喜不喜欢中药,我回答说肯定喜欢,因为中药价廉,对人体的副作用小。”
这一年对余贻德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余贻德说:“来了以后,来看中医的病人增多了,我的名声也跟着出去了。”
在远程医疗诊室,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影像科医师罗杰向展示了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过程,远程医医院相连接。
罗杰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道:“首先上传影像的胶片,填写相关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把检医院,提交就可以了,医院就会给我们回复,我们就可以将诊断报告下来打印,可以用来诊断。”
老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小东说:“去年是我们卫生院发展变化最快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一是更新检查治疗设备(如DR、彩超、心电监护仪等近60余万元)并投入使用,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能力。二是投入资金近50万元对原门诊楼进行修缮,新建职工食堂。三是改善患者就医、职工办公及生活环境。完善科室建设,优化科室设置,增设了妇产科门诊和急诊科,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医。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上级为我院充实了3名临床医师,同时我们又先后选送2名业务骨干参加进修学习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健康扶贫方面,对住院的贫困患者继续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0%。”
老县镇中心小学:
的关心给学校注入奋进的力量
4月15日,从平利县老县镇高速出口下高速,沿着平坦的公路拐上几道弯便来到老县镇中心小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清脆悦耳的朗读声从六年级一班传出,教室里,班主任赵永霞正在指导学生排练《少年中国说》,再过几天,就是全校的“传承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大赛,全班师生正在为此做准备。
提起年来学校时的情景,今年已经升入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陈溪娟仍历历在目,她说:“当时我们正在学习《小兵张嘎》,习爷爷就走进来了,我当时特别紧张,怀疑是不是在做梦。习爷爷非常和蔼可亲,还关心地问我们穿校服冷不冷。”
六年级一班班主任赵永霞说:“这一年来,从学校来说,我们管理得更加精细了,从教师来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一点,学生的工作我们做得更细致了一点。”不光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改变,还有硬件设施也变得更好更完善。
每天上午十点半,是老县镇中心小学固定的课间操时间,眼保健操过后,学生们便有序地来到运动场列队,激昂的旋律中,全校学生一套武术操行云流水,整齐划一。运动场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十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学生们的武术操和这背景紧密呼应,相得益彰。
校长吴锦鹏说,为了落实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开足体育课时,老县镇中心小学将原有的一名体育老师增加至三名,同时还开设了武术、足球、篮球等体育特色课堂。
吴锦鹏介绍说:“我们重点是通过抓好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来‘野蛮学生体魄’,使学生强身健体,重点发展两项体育特色项目,一项是校园足球,我们学校是年教育部命名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有班队、校队,每学期组织校园足球联赛;同时把传统武术引进学校;还组建专业运动队,即将参加安康市第十七届青少年运动会,其中有16名孩子要参加运动会当中的拳击和武术套路比赛。”
平利县教体局副局长耿传军表示:“全县一年来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的教育配置更加均衡,二是五育并举得到有效落实,先后制定了‘文明其精神’八条举措,实施‘野蛮其体魄’十大行动,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大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各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明显;三是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制定了提升办学品质方案,加强一训三风建设,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全县的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老县镇蒋家坪村:
“茶旅融合”村民奔上致富快车道
步入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一垄垄茶树整整齐齐占据整个山坡,站在高处,整个茶山的风景尽收眼底,浓淡相宜的绿色充盈着眼眶,一阵阵微风拂面而来,空气里都是茶叶清香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来考察、旅游的人很多
村里又改造了亩茶园
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当地人更习惯叫它“凤凰茶山”。4月15日,在凤凰茶山,罗显平刚刚送走一批游客,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因为新一批游客正在来茶山的路上。今年六十多岁的罗显平,原来是蒋家坪村的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主动当起了凤凰茶山的义务讲解员,每天接待游客大约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大概接待游客6万人次。
罗显平说:“来这里的有考察投资的,也有来旅游的。原来我们还荒了几个年头,农民觉得现有的茶园就够了,不用再种新茶叶了,不用再发展了。现在我们又把原来荒芜的亩茶园进行了改造。”
不一会儿,两辆旅游大巴便停在茶山下的临时停车场,游客们走下车,罗显平赶忙迎上去,拿着话筒开始讲解。
“很多人找我买茶叶
村里的茶叶都不够卖了”
正在采茶的陈敬翠就是去年和对话的茶农中的一位。提起见到的场景,她说:“太幸福了,我当时的心情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幸福的泪水一下子止不住往下掉。”
游客们见到陈敬翠都激动起来,一个个排着队和陈敬翠合影,陈敬翠也不拒绝,笑呵呵地配合每一位游客。
陈敬翠也是茶山的义务宣讲员,游客们不仅找她合影,还找她买茶叶。陈敬翠说:“家里的喜事连连,儿子在去年订婚结婚,今年我都抱孙子了。大家都认识我了,找我买茶叶,现在茶叶很好卖,蒋家坪村的茶叶已经远远不够卖了。”讲到这儿,陈敬翠又笑了起来。
提高了茶叶产量、质量
打造名牌茶叶名牌基地
罗延会是凤凰茶山的承包人。在女娲凤凰茶叶加工厂,工人们正在进行杀青的工序。罗延会说:“我们牢记的嘱托,把凤凰茶山进行深翻、修建、提升,提高茶叶产量,打造名牌茶叶,名牌基地。希望农民都能挣到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一年来,蒋家坪村全面贯彻落实的殷殷嘱托,坚持走绿色优先,生态发展之路。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介绍道:“我们新引进了两家经营主体,新建了亩茶园,目前村上茶园面积达到了亩。建成了一千亩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场,工厂有绿茶和红茶两条加工生产线,年产茶叶15吨,年产值多万,带动了户贫困户,每户人均收入增加五百元。同时,我们依托茶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年时间新开了八家农家乐,土坯房建成乡村民宿,通过茶产业带动,发展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蒋家坪村将建成4A级景区、脱贫攻坚样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两山理论”学院基地。本版稿件由实习殷柳采写摄影闫文青
作者/来源:华商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