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是城市型行政单位,是人口特别密集的居民点的行政建制,其居民主体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市民(即非农业人口),这是世界通例。
一、中国市制变迀历程
1扩大郊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原有的院辖市(直辖市)和省辖市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专员公署对于辖区内的省辖市拥有管辖权的现实,同时又将直辖市交给大行政区管辖,从而形成了大区辖市、省辖市、专署辖市三种市建制。50年代以后,当台湾当局把设市的重点放在县辖市时,大陆则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专署辖市(即县级市)以上的各种市建制。但是,在市域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带,县域为传统农村地区,市县分置,城乡分治这个基本点上,则尚未发生大的变化。
农村实行统购统销和合作化后,城乡之间的市场和商品流通渠道被人为堵塞,政府愈来愈依靠行政力量来保障城市蔬菜副食的供应,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郊区的不断扩大。年8月,北京市区周边设有郊一至郊八8个郊区,郊区人口48万人,全市城郊总面积平方公里。而到年,北京市共增加郊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增加郊区人口约万。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类似的郊区扩展过程。这种趋势在“大跃进”失败后受到遏止。
2撤地设市。年以后,最早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有省辖市无锡(领导无锡县)和兰州(领导皋兰县)等。年,大区辖市旅大也实行了市管县,辖金县、长山2县。此后的两年中,陆续实行这一体制的还有大区辖市重庆、天津,省辖市贵阳、本溪等。年,中共中央以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年末首先在江苏省试点,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目的是想要精简机构。地市合并后来演变成了地区改市。在本来并不存在地区与地级市同城的地方,将一个县级市乃至城关镇升级为地级市,然后实行地市合并,这就起不到精简机构的作用了,反而会导致机构的进一步膨胀。从年底至年底,全国的地区数从个减少到66个,地级市数从个增加到个。地市合并给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带来两大变化:第一,地区摇身一变成为地级市,就从省政府派出机构转化为一级政府,随着地级市在地级行政建制中占据绝大多数,中国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便由二级制变成了三级制,地市合并起到了绕开宪法规定,增设一级政府的作用。第二,地市合并使绝大多数地级市成为领导县的市,使地级市建制由50年代基本上是一种城市型行政建制演变为90年代的广域型行政建制。
3整县改市。年,最早以撤县设市的模式建立了珠海、深圳、乐山3市。到年,撤县设市形成了一个高潮,当年有39个县改成了市。年2月3日,民政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国务院于4月19日以国发()46号文件批转各地试行。民政部报告认为,目前的城乡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不仅应该把达到标准的镇改为市(即所谓“切块设市”),而且还应该把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也称为“整县改市”)。年以后,每年都新设立几十个县级市,但已经没有一个是切块设市的了。整县改市模式对切块设市模式的基本替代表明,县级市与地级市一样,也已经从城市型行政建制转变成一种广域型行政建制。
二、当前困局
这一番中国化改制下来,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随着市制的滥用,反而不能被称为市,甚至还要从原来的市改为其他的建制通名,令人啼笑皆非,由于实行整县改市,一些原来的县级市降格为城关镇乃至普通的镇。整县改市后的原县政府驻地镇一般被撤销,改设若干个办事处,结果既不能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还严重影响到城镇经济发展和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县级市为了加强对城区的领导,先后成立了城工委之类的机构,但毕竟不是一级政府,给社会治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市场管理等带来许多人为造成的困难。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非城关镇的聚居人口已经超过了10万,但整县改市决定了在县域内只能设立一个市,因此尽管它们的经济实力可以与内地的某些地级市相抗衡,仍只能屈居为镇的建制。由于实行地市合并,一些原来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辖域变成了区的建制,出现了大量单区市、大市套小市、城市飞地区等不合理现象,在这些地方,市民一词应当代之以“区民”,因为“市”里的居民大部分是农民,“区”里的居民才是通常意义上的市民。这样一种近似于指鹿为马的现象,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不可避免的合理存在?还是中国的法制建设和行政发展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化需要畸型产物?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的城市化目前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现有行政体制下的城市载体数量偏少,根本容纳不了庞大的新增城市人口,而只能让这些城市常住人口游离于城市户籍之外,严重制约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国际经验
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中,市制设计不能只强调中国国情,而要更多地吸取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和一般规律。国外市制有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市是一种城市型行政建制。在美国,地方政府主要是指县和市镇。县是广域型行政建制,个县(年统计数)覆盖了美国的每一寸国土。县是“面”,市镇则是“面”上的“点”,全美居民超过3万人的市有个。日本年10月1日统计有个市,比当时中国的建制市还要多,面积最大的是福岛县岩本市,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琦玉县厥市,51平方公里。东京市人口万,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与之相对照,北京市的面积是1.68万平方公里。日本大部分市的市域与建成区的面积比为一点几至十倍,人口比则很少超过两倍,一般以二者接近的为多。作为一个对比,广东省单县设地级市的中山、东莞两市的市域与建成区的面积比分别为73倍和倍,那些撤地设市的市域面积与建成区面积之比更是高达几百倍。
其二,市是一种基层行政建制。市不分大小,其法律地位相同,不存在行政等级上的差别,更没有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层层套叠的现象。市政府通常是最低一级的地方政府,市下面不再有其他的政府建制。在日本,只有东京都的下面设立了23个特别区,在年以后取得了相当于一级地方政府的权限:另有横滨、大阪等12个“政令指定都市”,下设若干行政区,区长由市长任命,承担市长委托的职责,行政区并不是类似于特别区的一级地方政府。在美国,大城市中有时还有若干学区和其他的特区,它们通常是根据提供特定市政服务项目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管辖范围,而不受市行政辖区的限制;它们是独立的财政实体,能征收使用费或特别受益费,而不用依赖税收或市债券为其服务提供资金,但不能像市政府那样为市民提供综合的、全面的市政服务,因此也不能被认为是执行一般政府权力的行政单位。
四、新市制展望
在中国未来的新市制中,建制市的基本特征应当是:(1)城市型而非广域型行政建制;(2)基层而非中间层行政建制(大城市可以例外)。
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市制广域化的改革尝试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建制市不应当是广域型的而应当是“适域型”的。适域型是介于狭域型与广域型之间的一种设市模式。狭域型的行政区域与城市连续建成区范围相差甚微,或者前者略大于后者。中国特有的市领导县的地级市与整县改市的县级市则是广域型市。适域型建制市的设市标准应当是:市内有一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居民点(连续建成区);市域与建成区的面积比为1~10倍,人口比1~2倍。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在5万到10万人口的城市中,市政府可以提供有效而周全的服务,这个规模可以雇用各有专长的人士、维持繁杂的各项服务的开支,并在提供服务时实现规模性节约,是较稳妥的城市规模的下限。
新市制下的市政府,应当明确以市政管理和市政服务为自己的主要职责。职能重塑是市制归位的重要前提。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城市政府都具有四方面的基本职能与责任:第一是直接为市民提供某些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娱乐服务等;第二是为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卫生和社会福利等而对有关的私人活动进行管理;第三是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并据此征用和配置房地产,在适当的地方修建公共设施;第四是提供和维持公共设施,如道路、园林、教育文化设施,以及其他一些交通设施和下水道工程等。此外,为城市经济的振兴,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供技术援助和信息咨询服务,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旅游业等,也是一些现代城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