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文化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竹溪县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了精神动力、奠定了文化基础。
补短板,“种文化”全面覆盖
该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完善基础设施着手,补齐短板,夯实根基。
县图书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古籍收藏室、报刊阅览室等功能室,馆藏图书27.9万册、古籍册,可用数字资源5.2TB,每周免费开放48小时以上。
县文化馆设有非遗展厅、家文化展厅、书画展厅、摄影展厅、多功能演播厅、电子阅览室、排练场等功能室。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改造一新,博物馆、山二黄剧场已开工建设,市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条件得到改善。
近三年来,该县投资余万元,改造升级乡镇文化站4个,15个乡镇文化站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教育培训室、文体娱乐室、书画创作室、多功能活动厅,常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科普培训等活动。实施“一站一品”工程,初步建成吊蝴蝶、皮影戏、花鼓、向坝民歌、竹溪蒸盆、毛家窑等非遗传习所6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实现全覆盖。蒋家堰镇洞沟河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村”,黑龙洞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省三十佳农家书屋”。
扬美德,“兴家风”从善如流
竹溪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百年来,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忠诚守备甘继芳精忠卫国、诤臣杰士徐成楚忧国忧民等故事被广为传颂。
位于中峰镇的“中国传统村落”——甘家岭村,便是甘继芳的家乡。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甘氏宗祠。
推开甘氏宗祠大门,“精忠德礼儿孙继慈孝家风世代芳”的楹联赫然映入眼帘。“在我幼年的时候,父母就经常教导我要爱国家、讲礼仪、尊孝道、讲节操、做好人。如今,我也经常用家规家训来教育晚辈。”“湖北省文明家庭”获得者甘启良说,甘氏家族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正子节”,用以教育子孙爱国爱民、争做好人。
近年来,该县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立家规、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等方式,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我们徐氏先祖徐成楚是明朝有名的诤臣,曾经巧言进谏,帮助家乡百姓免除了朝贡稻米之苦。”谈到先祖,徐氏第17世孙徐业林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为把先祖风范发扬光大,我们徐氏家族筹资修建了乡贤馆。”
在乡贤馆里,详细展示着徐成楚廉明方正、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宏裕民生的事迹,以及徐氏家族“孝悌为本,忠爱以敬……人当勤劳,俭朴为本”的40字家训。
如今在竹溪县,“家家学先进、人人争先进”已蔚然成风。年以来,该县涌现出“中国好人”8人、“荆楚楷模”“湖北好人”10人、“十堰好人”66人、“竹溪好人”90人。
重文明,“源动力”充分激发
“以前种地,都把地里的石块往大路上甩,哪个管那么多。”谈及村里推行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泉溪镇坝溪河村老党员张显志感受最深。“现在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都互帮互助,大家相处得像家人一样。”
去年年初,坝溪河村创新推出“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开展“五好”“最佳”评选,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第一季度积分评比,张显志因家庭环境卫生差,被扣了10分。
张显志失分又失面子,心里很不舒服。他花了多块钱,把堂屋装上活动屏帘,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
“以前因疑心太重,不清楚情况,多年上访,影响很不好。”泉溪镇黄柏溪村村民詹某云谈及过往后悔不已。
黄柏溪村曾因偏远闭塞,一度无人问津。两年前,外地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看中该村良好生态和高山区位优势,决定发展高山有机蔬菜产业。
“当时有两户村民不肯流转土地,合作社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一时卡壳。”黄柏溪村党支部书记石平介绍,为推进这一项目,村干部拿出自家水田置换两户村民的旱地。
“用水田换旱地,明显是吃亏的买卖。”詹某云认定其中有“猫腻”,多次到镇政府反映村干部不廉洁。
今年初,泉溪镇纪委经过查证后,以院坝会的形式开展“书记说变化”活动,向詹某云通报该村经济审计和廉洁审查情况,“去年合作社流转土地亩,销售蔬菜近40万公斤,纯收入多万元,带动就业20余人……”
事实胜于雄辩,“书记说变化”的公信力让詹某云心服口服,从此息诉罢访。
“书记说变化”只是竹溪县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该县结合实际,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夜校、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多种形式开展“书记说变化”活动,解开百姓心结,促进干群和谐。
强服务,“富脑袋”动力十足
“在家门口利用早晚农闲时间务工,每月能挣0多元,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日前,兵营镇四条沟村村民席仕梅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村立足“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标,探索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治安联保理事会、邻里守望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等组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劳模作用,切实增强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
“黄牛在什么环境里生长最快,用什么品种的牧草,怎么饲养;山羊长到什么程度育种、出栏,如何防止病害……通过学习,我一清二楚。”在村委会农家书屋,养殖大户熊吉根说,村民都称他为“土专家”。
“农闲时走进书屋,学习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能帮助我提升茶叶品质。只要品质好,销路就好。”茶叶种植大户周鑫明算了一笔账,今年春季共生产0多公斤名优绿茶,仅此一项收入就达余万元。
近年来,竹溪县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让农家书屋“旺”起来、乡村大舞台“乐”起来,充实了群众脑袋、鼓起了群众钱袋。(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郭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