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这段时间,来自县内、邻省的交流学习考察团络绎不绝,我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批次。”4月28日临近中午,刚送走县内兄弟乡镇考察团,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春说。

坝溪河村,因穿村而过的坝溪河而得名,但也因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发展缓慢而鲜为人知。近年来,该村坚持以乡风文明之“魂”筑乡村振兴之“路”,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干事合力,昔日贫困村变身今朝“网红村”。

激发内生动力,摒弃“等靠要”

“老五保”请求“退保障”

暮春四月,坝溪河村山花烂漫,处处生机盎然。

该村村民宋耀顶家的玉米地里,玉米苗顶破地膜,使劲向上生长。“现在一年收入好几万元,吃穿都不愁。”宋耀顶放下锄头,抬手摸一把微微出汗的额头,趁着歇息的空档,和记者拉起家常。

如今的宋耀顶,家中除了5亩玉米地,还养有3头猪、4头牛。而在去年底,他还是一个老五保户。

变化,源于坝溪河村第一书记曾治国的出谋划策。“老宋,你身体硬朗,靠双手勤劳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日子才有奔头。”曾治国把宋耀顶作为重点联系对象,隔三差五就上门找他谈心,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讲解“扶贫不扶懒汉”“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

在曾治国的引导下,宋耀顶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劳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他翻整土地种植玉米,还积极学习养殖技术,养了猪和牛。有了产业支撑,宋耀顶顺利脱贫摘帽,被评为全村勤劳致富典型。农忙时,他出借自家的牛帮村民犁地,多途径增收。“3月初以来,我家4头牛轮着出工,每天能挣元钱。”宋耀顶喜滋滋地说。

今年初,宋耀顶找到李新春,请求退出五保户。

“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我们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泉溪镇党委书记喻伟说。

改变行为习惯,提振“精气神”

“脏乱差”变成“洁净美”

“家里卫生搞好了,住着舒坦,心里敞亮。”村民张显志告诉记者。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张显志家庭环境的变化,是该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

张显志坦言,以前家里堂屋放着棺木,桌子上、椅子上都脏兮兮,客人来了都没地方坐。去年初,坝溪河村创新推出“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制度,开展“五好”家庭、“最佳”家庭评选。去年第一季度积分评比,张显志家因环境卫生差被扣了10分。他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花了多元买回活动屏帘装在堂屋,遮住棺木。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今年,他被推选为村里的乡风文明特约监督员。他的小儿子返乡创业,养蜂多箱,成为该村养蜂大户。

“村子整洁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和睦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了。”泉溪镇镇长郭稼说。

凝聚发展合力,共创“绿富美”

唱“反调”转为唱赞歌

“以前,村里经济发展落后,村干部办事效率低,村民意见很大。”党员王美辉说,过去他很少参加村党支部会议和村里开展的相关活动。

年,坝溪河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蜜蜂养殖产业。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注册“坝溪山宝”商标,线上线下销售蜂蜜。“养蜂投入小,是个好项目。村干部带头,我们有信心。”在村干部示范带动下,王美辉积极参加村“两委”组织的养蜂技术培训,在屋后山坡上养起蜜蜂。截至去年底,王美辉养蜂多箱,年收入8万余元。尝到甜头的王美辉,从心底里认可了村干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乡风底蕴更加厚重,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田园画卷在坝溪河村徐徐展开。(十堰日报特约记者郭军通讯员王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